广东兽药信息网

主页 >> 国内新闻

sp line

2018年我国家禽免疫仍存在有不足
时间:19-02-22 14:29:43 点击:164

sp line

根据2018年市场上家禽疫病流行动态分析,发现我国家禽疫病防控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今天在这进行简单沟通,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2016年至今蛋鸡主要疫病发病率变化

我们通过近三年疫病发病概况分析,可以看到部分疫病发病情况,通过数据了解三年来蛋鸡疫病发病率差异及趋势。图1为2016年到2018年间蛋鸡部分疫病发病率对比:


备注:数据来自网络

1、高致病禽流感(H5和H7亚型)发病率显著降低

H5禽流感发病率2016年为4.2%,2018年为2.13%,发病率下降接近50%;H7N9禽流感,发病率2017年为1.68%,2018年为1.0%,发病率下降接近40%。

这说明由于蛋鸡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模式的转变,生物安全措施及饲养技术的提升,以及高致病禽流感疫苗更新速度的加快,使H5疫苗免疫效果和防控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也说明H7疫苗对型性高和免疫效果的确实性。规模化家禽养殖企业只要落实好生物安全措施,合理接种疫苗是可以对高致病禽流感进行有效防控。

2、禽流感H9亚型发病率显著下降,但发病率仍具首位

禽流感H9N2在我国持续威胁着家禽业发展,发病率持续居高,始终为疫病之首。根据近三年发病率对比,看出蛋鸡群体乃至家禽行业H9N2发病率有显著下降,2010~2015年发病率持续维持在50~62%,2018年下降到23.59%;从2016~2018年下降61%,下降幅度非常之大。为什么有这样大变化?

主要取决于几个方面:

一是蛋鸡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模式发展迅速,生物安全措施及饲养技术持续提升;

二是鸡群管理条件不断改善,鸡群受到应激因素在迅速减少;以及环境应激的减少促使H9N2温和型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控。

三是H9N2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有所提升;虽然仍然没有 活 疫苗接种,存在粘膜免疫的缺失,但是,H9N2灭活疫苗品质普遍得到升级;主要体现在抗原对型和生产工艺提高,让疫苗能 防得住 。

家禽H9N2疫苗免疫需求持续存在,科学接种灭活苗可以有效减少温和型流感病例发生;但是,不能避免H9N2亚型AIV感染。H9N2亚型冻干活疫苗配合灭活疫苗接种将是最佳免疫方式,会有更佳的免疫效果。生物疫苗制品创新及升级,让温和型禽流感防控向尽可能 防得住 靠近。

3、新城疫(ND)发病持续存在,发病率始终是病毒性疫病第二;

鸡新城疫整体发病率近十年是逐步在减少,发病率一直在7%~15%徘徊。

造成新城疫持续多发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ND基因Ⅶ型流行株与疫苗抗原株不对型,导致保护率有差异;虽然La Sota疫苗能有效防止发病,但是不能阻止野毒感染后排毒,导致非典型新城疫多发。

二是免疫程序在部分规模化养鸡场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冻干苗和灭活苗没有同时接种,冻干疫苗免疫程序不够科学。

三是ND疫苗频繁接种和大剂量接种等导致免疫疲劳或耐受。

随着规模化养殖技术逐渐成熟,随着ND基因Ⅶ型疫苗的普及,随着规模化场免疫程序更趋于科学,以及疫苗质量不断提升和使用剂量的合理控制;鸡新城疫发病率会逐步下降。

新城疫免疫应遵循一个原则:活苗与死苗尽可能同时接种,蛋鸡开产前接种5次活疫苗和3次死疫苗,开产后建议间隔3个月再次进行 活+死 免疫,然后每6周接种一次基因Ⅶ型疫苗+La Sota株活疫苗,即可有效防控。如果还发生新城疫则考虑开产前接种时间节点是否正确。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显著增高,对家禽影响更加严突出;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发病率从2016年的0.8%上升到2018年的4.18%;2018年鸡群传支疫病发病比较突出,在蛋鸡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雏鸡因接种疫苗引起发生IB,导致蛋鸡 假母鸡 现象较多,产蛋率上不到高峰较多。

二是去年产蛋率上升困难且产大量 软壳蛋 病例较多;初步判断多数为IBV引起病例。2018年根据对产 软壳蛋 、产蛋率上不去的病例调查,仍有少数病例属于感染EDSV引起发病的病例。

为什么传支病例近几年会有所增多?主要是传支免疫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IBV流行株主要是QX株,与目前疫苗抗原差异较大;H120株疫苗对流行株没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作用,LDT3-A株、28/86株等抗原疫苗对QX也没有好的保护作用。

其次,是传支免疫程序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体现在0日龄免疫剂量过大、二免日龄、三免日龄选择时间节点错误或剂量过大等导致;

其三,目前行业只重视了IB活疫苗使用,忽略了灭活疫苗的使用(或使用次数不够);IB最佳免疫不只局限在活苗的对型性,同时灭活疫苗接种保障足够高的体液免疫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四,是行业中部分IB灭活疫苗效价不高,因为IB灭活疫苗抗原生产使用是非SPF种蛋, 低免蛋 生产IB抗原免疫原性也不是很佳,而使用 非免蛋 成本较高;导致IB灭活疫苗效价普遍不高,是造成IB免疫漏洞主要因素。

QX株抗原冻干疫苗2018年下半年才逐渐上市,今年通过疫苗合理搭配(H120+QX)和交叉使用对传支防控会有一定改善。

5、 非典型 减蛋综合征(EDS)

2018年蛋鸡种鸡 软壳蛋 病例,部分病例是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引起的 非典型 EDS发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状况?这也是减蛋综合征免疫上存在不足:

EDS发病原因有几个方面:

①雏鸡垂直感染EDSV,在整个开产前育雏育成期间不产生抗体也不发病,产蛋率到高峰前后隐性感染的EDSV被激活引起发病。

②育成期感染EDSV,鸡群有抗体但是不发病,到产蛋高峰前后引起EDS疫苗接种失败或效价不佳时候,会导致发生EDS。

③减蛋综合征(EDS)灭活疫苗效价不佳,EDS没有冻干活疫苗,一直是开产前3-4周接种灭活疫苗,多是 新支减、新支减流 疫苗;EDS在3年前发病率很低并且多是非典型发病,行业人士多不重视这个问题,误认为蛋壳异常等都是IB的问题;2018年检测发现EDS发病率显著升高。对市场上部分鸡群进行检测,发现EDS抗体HI值较多在 3~6 较多,部分更低。

什么因素影响到EDS灭活疫苗效价?主要体现在抗原生产选择动物细胞或禽胚的差异,只有改变抗原免疫原性,才能使EDS疫苗效价达到市场免疫的需求。部分疫苗企业已经改进抗原生产工艺,使EDS抗体HI值达到10以上。使用这样的 EDS 疫苗(新支减流或新支减)可以完全对EDSV引起的软壳蛋问题进行防控。

6、部分传染免疫抑制病(肿瘤性疾病)发病有差异

主要是淋巴白血病(AL)发病率近三年从0.45%上升到2.17%;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也有明显上升,2018年发病率在2.5%左右;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依然持续徘徊在2%以下。

这类疾病发病率虽然在2%左右,但是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希望从种源上做好净化工作,把好净化关。

7、禽新病毒病

腺病毒引起的 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2016年大爆发,之后发病率逐步下降至低于0.56%;腺病毒主要是感染雏鸡、育雏鸡群,当前雏鸡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呈散发状态。

8、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发病率持续升高

从三年流行情况看,2016~2018年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病率分别是0.85%、1.61%、5.65%,发病率呈显著上升。

为什么蛋鸡ILT发病率会逐年升高?发病频率在升高?

首先,是与病原特点有一定关系;ILTV致病性强,并且传播快、感染率高、致死率高;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迅速在鸡舍间快速传播,会很快波及到周边鸡群。

其次,ILT免疫接种仍然存在不足;ILT疫苗只有冻干活疫苗,且属于中毒毒力,接种方式多是 点眼 ,接种后应激导致的发病率在70~80%,造成的结果就是鸡群发生喉气管炎。造成应激的主要原因一是刺激发病,二是疫苗洒落在鸡舍中成为再次发病病原,导致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例多发。

其三,近几年是蛋鸡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阶段,规模化饲养场因对有高死亡率的ILT更为忌惮,因此把原来可防可不防(推荐新场或无发病史场)ILT疫苗规划为必须接种疫苗,导致总体蛋鸡场接种ILT疫苗频次在增加; 由于接种应激发病率太高,也导致接种鸡群增加引起ILT发病使发病更为频繁!

由于ILT疫苗普遍存在应激可能性,对我国家禽传染性喉气管炎有效预防带来一定障碍;因此,建议生物制品企业生产弱毒传喉疫苗,避免接种应激发病,改变ILT免疫效果的不足。

9、传染性鼻炎(IC)发病率有明显上升

2016~2018年IC发病率分别是0.45%、1.69%、6.68%;IC在蛋鸡群体中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18年IC给蛋鸡养殖带来影响较为突出,在全国各蛋鸡养殖区域均有发;发病鸡群主要是青年鸡和产蛋鸡群,发病均为典型病例,对死淘率、产蛋率和蛋壳品质均影响较大。在今年的ILT控制过程中依赖经典的 磺胺类药物 仍不能较好进行控制,反复发病例占据多数;从药费上和生产效益上均影响较大。

为什么蛋鸡群IC如此频发?

①发病鸡群与管理存在有一定关系,患IC鸡群多数小规模粗放养殖群体,存在鸡舍简陋、舍内环境差;部分鸡舍防鸟效果差,麻雀、喜鹊到在鸡舍内飞动;一方面鸟类会起到传播IC病原作用,一方面在飞动时候会让鸡舍灰尘飘荡,造成鸡群鸡只上呼吸道受刺激或影响正常呼吸道功能导致发病。

②IC疫苗免疫次数不足或选择疫苗抗原与流行株不对型;

目前,我国IC多呈混感型发病,IC流行株主要是B型、B变异型嗜血杆菌,也有A、C型流行,也有不同型混感存在。接种 A、C 二价不能有效防控,接种 A、B、C 三价防控效果不够理想;一方面对流行株交叉保护不佳,接种次数多为1次,另外,没有粘膜免疫接种,导致目前IC多发,疫苗防控效果不佳也将持续存在。

③国内优质多价IC疫苗供应不足,由于内毒素的影响使疫苗副作用大的问题不能根本性排除。

④传染性鼻炎由于病原特点就是在控制过程中 易复发 ;加上药物的耐药性、禽产品 限抗 影响都促使IC防控难度加大。

⑤防控措施不足导致控制效果不足,引起一再复发;主要体现在药物使用单一,控制过程中缺乏对鸡群持续有效带鸡消毒,让病原菌在鸡舍中持续存在引起复发。也体现在饲养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及时改善,鸡舍灰尘大、空气质量差无法根本性改变促使控制难度大。

10、滑液囊支原体(MS)发病普遍,发病率下降趋于稳定;

MS发病率从2016年3.77%逐步上升到2018年的7.6%,期间部分月份发病率高达20%左右;到2018年下半年发病率逐步稳定在7~10%之间。MS的流行给蛋鸡行业带来始料不及困惑,尤其是青年鸡行业更甚。此病给蛋鸡带来死淘率升高、蛋品质量下降,甚至直接威胁生产效益。

那么,MS发病率为什么这几年会持续高?2018年及今后又为什么会趋于稳定?

首先,大家公认种源净化难度较大是主要原因;

其次,是病原特点导致在防控中出现四难:一是垂直传播感染的鸡群免疫注射接种会造成水平传播速度加大,造成危害度更高;二是一旦感染后,药物控制难度极大,并且不能彻底从机体内清除MS病原,使鸡只鸡群始终带菌状态;三是一批鸡群发病后,会缓慢传播给整场鸡群,一旦空舍期间不能采取有效根除消毒措施,就会造成第二批鸡群发病;会造成同舍第二批鸡群发病。使MS在一个场内连续多年发病,成为一个场持续危害的疾病。

其三,MS疫苗去年才有进口过来的澳大利亚冻干活疫苗,灭活疫苗国内没有批准文号,只能寄托于多价MG疫苗接种。由于垂直传播占主要感染形式,所以接种MS冻干苗、灭活疫苗均不容易看到理想防控效果。

这需要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利用科技创新,生产出能够对MS有效防控的疫苗产品,成本不能像目前这样的高,方能得到规模化养殖企业接受。

从今年看,MS发病率逐步稳定在7~10%期间;若其持续流行,发病率上升到25~30%后将会是家禽养殖的灾难。种鸡企业通过创新,加大种源净化力度;逐步加强从业人员对MS认知,对其有效防控措施耐心落实,MS一定能得到较好控制。

二、加强疫苗制品创新,规避免疫效果不足

从这些年蛋鸡疫病发病率及发病趋势看,部分疫病发病率在迅速下降,说明目前疫苗免疫和管理措施相对比较好,达到有效控制;有一部分疫病发病率在迅速上升,说明行业对这几个疫病防控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从业人员只有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现阶段饲养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减少管理应激因素;制定出有效疫病防控方案、研发出防得住的疫苗制品,才能对这些难控疫病得到有效防控。

1、让家禽疫苗核心价值体现 防得住

首先让疫苗抗原尽可能对型、尽可能多价、尽可能抗体高;才能有效对相关疫病 设置 最后一道防护屏障。

2、让疫苗产品接种后抗体能足够高

这主要靠抗原高倍浓缩、也依靠高品质佐剂增效、靠生产工艺持续创新及提升,才能促抗体有足够的高;如IB、EDS等。

3、让疫苗产品尽可能不应激

疫苗应激的规避,需要抗原选择科学、抗原纯化得力、以及选择高品质油佐剂、高品质辅料等、也需要生产各环节严格把控,才能生产出小应激或不应激的疫苗,降低疫苗产品应激和副作用;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传染性鼻炎疫苗等。

同时,疫苗尽可能持续创新到极致,通过接种可以达到 能减负、可增效 作用。

在这,我把近三年蛋鸡传染性疫病流行情况进行探讨,也根据发病率趋变化势进行简单分析,对部分疫病防控难度原因和疫苗免接种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建议从业人员调整观念,让家禽疫病防控理念随养殖模式及方式改变,上升为 家禽健康风险管理理念 ,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让家禽养殖防疫 0 困惑!

作者:徐京生

来源: 家禽疫病流行动态

sp line

分类: 主页 >> 国内新闻

sp line

版权所有:广东省兽药与饲料监察总所 / 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协会 Now Time: 2024-04-23 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