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频 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

看供给侧改革如何刷新震荡中的中国养猪业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6-02-16
  • 编辑:lily
  •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 评论:0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审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会惊讶地发现,“太阳底下无新事”,中国养猪业正处于低安全度、低质量、高成本的“供过于求”的状态 中,2014年这种状态发展到了极致,并且在经历了“中国猪业最寒冷的冬天”之后,中国猪业在2015年用“春寒料峭,冻杀年少”来形容最为贴切。

 

2015年中国猪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幕拉开 

 

2015年中国养猪业实现历史上首个“非疫病”因素的主动去产能,猪价走出阴霾,创四年新高,全产业链实现盈利,但生产成本却持续攀升至历史最 高,资金和管理水平成为退出者无法重新开始的障碍。利润和风险并存下,如何破局成新话题,结构整合中新特征显现:畜牧企业原有的竞争方式走向多样化竞合, 并探索多样化轻资产产能扩张方式,实现产业区域布局及整合;政府逐渐放松对生猪调控,同时加大了对低质、低效产能监查力度,使其更加市场化,完善产业链利 润分配不均现象;“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实力派畜牧企业的标配,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生猪商业模式的形成,然而在生态优先的大战略背景下,行业也逐 渐由“互联网+”转向谈“生态”。新特征的呈现带来的信号是:新的产业周期已经开始,2015年即是元年,这一年所有如雨后春笋般的新变化,将带给我们对 2016年的新思考。

 

“环保令”云集,聚焦生态养殖 

 

2014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实施,2015年环保令继续云集:1月1日,新环保法颁布,预示猪粪、猪尿、以及病死猪处理不当排 放入河流被禁止和处罚;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其中对保护区、人口集中区及其他划定禁养 区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将被责令禁止;11月26日,农业部发文,对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 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

 

政府出台的四大环保新政,对于传统养猪业影响巨大。据统计,2014年沿海优势区生猪存栏量较2007年下降3.0%;2015年浙江、深圳、 福建等地禁养强拆后,部分猪场空舍率达50%左右。南方产能淘汰已经不可逆转,新增产能大幅降低,价格暴涨显现,南北价差形成并延续,创新高;东北、西 南、西北也将实现区域再布局。

 

主动深度“去产能”成主旋律

 

2000年,全国繁殖母猪达到3 500万头,生猪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期。2006年起,中国养猪业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优惠政策驱动下,以温氏、牧原、长江、京安、正邦、雏鹰、中粮为代表的 一大批大型养猪企业大力发展,2008年之后,全国繁殖母猪逐渐逼近5 000万头。2005—2014年,每年生猪出栏基本都在6亿头以上,特别是从2009年起,生猪出栏开始剧增,之后出现了超过年出栏生猪7亿头以上的局 面,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

 

2015年,受经济低迷、环保监管力度加强、长期亏损、消费增速放缓等内外重压下,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跌并一度跌破4 000万头,同比持续下滑达2年半之久,能繁母猪存栏减少达1 000万头左右。据调查,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退出者较多,且退出后基本没有恢复养母猪的意愿;能繁母猪存栏 50~100头的养殖场户,母猪淘汰率基本维持在50%;能繁母猪存栏500头的养殖场,母猪提前淘汰10%~15%,而且没有按计划补栏。散户的快速退 出,使规模化比重无形提升,对于上游以散户为重心的猪料企业冲击较大。

 

深度去产能后,“缺猪论”在第二季度真正开启。据博亚和讯统计,2015年生猪出栏量为6.83亿头,同比下降6.0%;猪肉产量达到5 288万t,同比下降5.6%。低效产能的淘汰,使生产指标明显提升,其中平均每头母猪年产肉猪数量提高至16.5头,同比提高6.4%,胴体重同比增长 0.6个百分点,全程死淘率下降0.2个百分点。

 

全产业链享受去产能红利,养殖成本再创新高

 

2015年3月底,去产能效应真正传导至市场,猪价整体呈现“谷底强势反弹”,七八月份达到顶峰,从11.7元/kg反弹至18.7元/kg, 涨幅达60%,并创4年新高。仔猪价格自2月份以来发力,涨幅达107%,属2015年价格涨幅最大的。2015年虽然养猪盈利颇丰,但大部分猪场还只是 刚抵完往年欠债。2015年养猪成本暴涨并破1 500元/头(100 kg出栏体重)新高,较2006年成本翻一番,2011年以来高成本成常态,养殖成本上涨与仔猪价格的上涨直接相关,饲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更是不断垫高养猪 成本的基石,中国养猪成本处于全球高位。

 

政府放宽调控,利于生猪市场化

 

2015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发布新版《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 案》,旧版同时废止,这是国家公布的第三版调控预案。该版预案将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定在5.5~5.8∶1,并将代表猪价过度下跌的调控分 界线由6:1下调至5.5:1,同时取消了前两版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补贴政策。新预案对猪价调控范围的放宽,预示着国家对生猪市场干预的减少,有利于市场机 制的发挥具有相对更大的自由度,当然也限制稳定了生猪养殖的头均盈利水平。

 

2015年11月1日起,国家暂停收取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费。这对畜牧业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变革,养殖户与企业如果不用再支付检疫费,无疑能省 下一笔不小的花销。试算,现行标准生猪产地检疫费为2元/头,我国年出栏生猪约7亿头,停收可让全国养猪人少缴纳至少14亿元检疫费。

 

猪肉进口冲击达到新高峰

 

在中国生猪产业去产能过程中,进口猪肉无疑是在分享去产能红利,对中国生猪产业的冲击达到新的高峰。据统计,2015年进口猪肉产品预计达到 157万t,同比上涨14%,进口单价1 750美元/t。同往年相比,2015年猪肉进口来源国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美洲的采购量被削减,而欧洲订单大幅增加,其中德国、西班牙、荷兰、英国的进 口量均有大幅增加,例如,从荷兰进口增幅在1—11月甚至达162.6%。自2007年进出口数量逆差的形成,到2011年以来猪肉进出口数量逆差维持百 万t以上成为常态。虽然正常渠道进口未对我国形成大的冲击,但近几年越来越猖獗的走私肉问题不容忽视。

 

低质量、低安全度肉品被穷追猛打 

 

2015年,政府不管是对国内猪企还是走私肉都加大了监管和曝光力度。国内方面,3月20日,央视曝光金锣集团流入病死猪,被指检疫证明随便打 随便印;9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65个批次不合格食品名单,金锣集团生产的生鲜肉被抽检出含有瘦肉精,年内第二次因为质量安全问题被通报;4月8 日,福建高级法院公布,收购、私自屠宰并销售病死猪肉,金额达4 300余万元,2 000多吨流向餐桌再次被网络热议;7月2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11批次畜禽肉不合格食品中雏鹰农牧生产的猪肉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10月1日,《食 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其中对卖死猪肉将给予30倍的罚款。对于走私肉打击方面,4月和6月海关总署在全国部署了两轮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共查证走私冻 品42万t。改变低安全度、低质量的状态,为维持质量合格安全达标的猪肉供求紧平衡提供基本保障。

 

生猪业投融战略大调整

 

随着产业形势的骤变,资本市场的神经也在一次次被挑动。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瞄准新三板,期待补足资本的短板。据统计,2015年新三 板上市的农牧企业已有二十多家。大企业则一方面通过上市布局,另一方面深入探索联合、融合、共生等商业模式,力求轻资产多样化整合产业链资源,譬如,温氏 变相上市走资本驱动战略;中粮集团引进KKR财团,开建张家口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雏鹰农牧在内蒙自治区与合作方共同投建300万头生猪养殖场,同时控股 太平种猪并转让江苏雏鹰,优化资产结构,调整扩张策略,实行轻资产运营模式;大北农收购宁夏大北农部分股份,加码西北市场,携手重庆科牧设立农信生猪交易 公司,增资广东德兴布局养殖。

 

“互联网+”孕育新的业态模式

 

国家政策的扶持、互联网巨头的入侵、进口产品的低价竞争等共同催生了畜牧行业触网的焦虑与兴奋。2015年,互联网不一定改变了养猪产业旧模 式,但却与行业孕育出了新的服务业态。大北农猪联网、新希望福达计划、傲农猪OK平台、安佑云猪场、禾丰牧业逛大集、正邦小牧人、雏鹰新融农牧电商平台 等,都是“产业+互联网”实践者的杰出代表。大型农牧企业结合人才、技术、服务等优势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充分整合,让更多用户受 惠。

 

2016年中国猪业“供给侧”调整更加生猛 

 

2015年养猪业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此番有了中央高层的定调,改革仍将继续深化,调整可能更加生猛。传统生猪产业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唯有那些重视研发、重视产品效率的企业才能拿到下一个产业周期的“门票”。

 

环保和食品安全高压持续

 

从土地供应角度看,各地都在规划禁养区、限养区,政府鼓励农民划地为“圈”人人养猪的时代已然过去。养猪业的“地盘”显然将被挤压,短期内养殖 量很难大规模增加。2016年环保法规,始终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早晚是要合格过关的。“环保”或者“食品安全”在2016年或将不会再是压力,而成为行业 的责任或者担当,环保可以优化行业结构,食品安全可以提升农牧产业的社会责任感,倒逼养猪业从饲料与兽药、养殖过程、贩运、屠宰加工、冷链运输及消费终端 各个环节规范生产、合法经营。

 

多元资本角逐生猪市场

 

从资本投入的角度看,随着生猪养殖盈利期的不断延长,养殖企业重获资本,联盟合作、协会迭代以及以互联网精神为核心的全新的商业模式都将重新构 建商业关系。基于产业协同关系的合作将越来越多,未来企业规模大小则不再是衡量企业实力的标量之一,而是企业自身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定位中的价值决定。未 来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速度或将继续加快,但已成伴随模式多样化的适度规模化发展。

 

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标准常态化

 

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将决定养殖企业未来能否生存。2016年乃至未来,如果服务无法与生产一线结合,所有的服务都将无效,因为服务最终体现的结 果则是产生效益和最好的客户体验,而非之前的所谓客户关系维系。从这点来看,服务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带给产业新的增值点。

 

产能结构调整加速,寻求“新平衡”

 

2016年,退出的养户基本不会返场,“公司+农户”模式再度普及,专业化养殖优势凸显,低效产能继续被淘汰。综合预计,2016年能繁母猪存 栏量受盈利带动而小幅回升,全年在4 200万头供需平衡点波动,高产、适龄能繁母猪比重增加,优良品种选留或成重点。根据博亚和讯连续统计数据计算,2016年可供出栏的仔猪供应量约为 7.42亿头,同比减少3.4%;生猪出栏量6.6亿头,同比减少3.9%;猪肉产量5 200万t,同比减少1.4%。全程死淘率预计降低0.5个百分点;生猪胴体重预计增长3.0%,每头母猪年可提供肉猪数量或可提升至17头左右。

 

低成本时代来临

 

从劳动力的角度看,猪场对工人的素质要求将大幅提高。不具备新技能的中老年工人将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猪场的需求,而要招到合格的养猪精英,猪场 不仅要通过更有号召力的工资待遇,而且更加注重技能培训,提高整体团队素质,从而获得更高生产效率。而自动化机械化更是势不可挡。2016年饲料成本下降 加之效率提高,养猪成本或将破12元/kg,创6年新低。

 

猪价波幅下降,全年盈利向好

 

综合来看,2016年整个生猪市场依然处于供应偏紧状态,上半年猪价或高于下半年,高价或出现在5-6月份,高点破17元/kg,年度生猪均价 略低于2015年,为15元/kg;仔猪价格有望在28元/kg;二元母猪价格稳定运行在30元/kg。鉴于生猪出栏综合成本下降,年度生猪养殖盈利或与 2015年相当,生猪养殖也将实现最长盈利期。

发表评论
  • 评价:
  •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