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频 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

广东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追溯体系建设 保障动物卫生安全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2-04-19
  • 编辑:兽药网编辑
  • 来源:互联网
  • 评论:0

  国家自2007年全面启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广东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动物防疫法》,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部署要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建设资金,建设溯源数据中心,全省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全省累计领用牲畜耳标4122万枚,平均牲畜耳标领用率达100%,流通环节耳标佩戴率达100%,耳标佩戴率居全国前列,为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全程监管和追踪溯源,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卫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广东高度重视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省农业厅成立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各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全力开展建设工作。

  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珠三角地区追溯体系建设和珠三角地区耳标供给。广东共采购了识读器和便携式票据打印机13979套,平均每个乡镇6套,每个县本级16套,累计购买耳标17084万套。为加强数据信息上传和收集等工作,广东大力推进省级溯源数据库建设,加大基层业务员培训力度,累计培训1.6万人次。珠三角地区财政自行采购识读设备,推进追溯体系建设,东莞、江门、中山等地均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屠宰场视频监控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大力开展有效地促进了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

  大力推进耳标佩带,促进追踪溯源工作开展。采取春秋集中带标与常年补标相结合、宣传指导与监督执法相结合等办法,大力推进牲畜耳标佩带工作。一些地方采取耳标佩带数量与防疫员报酬挂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防疫员的带标积极性。采取先点后面、突出规模场兼顾散养户等办法,大力推进数据传输工作。至2012年1月1日,全省累计领用牲畜耳标15892万枚,累计上传信息11044万条,其中2011年上传信息5871万条。广东耳标佩戴率及数据传输量均居全国前列,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追踪溯源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

  先行先试,积极建设省级溯源数据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动物及动物产品追踪溯源能力和动物防疫工作管理水平,广东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省级溯源数据中心建设。该数据中心预计今年下半年可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行政决策和快速处理提供高效信息平台。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耳标、识读器和养殖档案管理。广东将牲畜耳标纳入动物卫生章证标志管理范畴,切实加强对牲畜耳标申请、发放和领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耳标质量即时反馈制度,通过日常跟踪和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时掌握各地耳标使用情况,在第一时间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生产厂家,并要求改进。建立监督巡查制度,将养殖档案纳入巡查范围,建立畜禽养殖档案管理定期培训制度,统一印制农业部规定样式的养殖档案,监督、指导畜禽养殖场全面、准确地记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各种信息和内容,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全程监管“有据可查”,从源头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广东规模猪场、规模禽场已基本建立了养殖档案。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动物卫生监督巡查制度,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定期检查各环节的牲畜耳标佩带情况,及时纠正和查处养殖、屠宰、销售、运输等环节违反标识使用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在产地检疫环节发现未按规定佩戴耳标的牲畜,一律不予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在屠宰检疫环节或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时发现未按规定佩戴耳标的牲畜,严格按照《畜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处理。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全省累计查处违反标识使用规定案件一百余起,有力推动了耳标佩带工作。

发表评论
  • 评价:
  •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