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期间,养殖户该怎么做?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4-10-28
- 编辑:兽药网编辑
-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 评论:0 条
当前,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地方政府及畜牧兽医部门组织人员对存栏畜禽进行免疫接种。在这一时期,养殖户该怎么做?
了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政策。全国各地动物免疫政策各不相同。就湖北省来说,采取的是对规模化饲养场实行程序化免疫,对散饲户实行春、秋集中免疫与补栏补免和适时强化免疫相结合制度。目前湖北省对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行全部免费。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积极配合。规模化养殖场在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驻场执业兽医自主开展免疫,所需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去当地动物防疫机构领取。散养户要协助当地村级动物防疫员做好所饲养畜禽的免疫注射、免疫标识配戴及免疫档案建立等工作。
消毒灭源。坚强的免疫力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免疫力形成之前,环境中的野毒如果占领靶器官,就会致免疫失败。在免疫后3周内,要严禁一切参观,饲养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消毒工作;在养殖场门口设立消毒池等必要的防疫消毒设备,必须及时更换消毒池的消毒液;加强对运料车、运药车等交通工具的消毒。
避免刺激,减少应激。免疫后畜禽处于亚健康状态,此时要精心管理。畜禽的舍栏过小,密度过大,通风环境不好,免疫接种后,畜禽受到过冷、过热、断奶、限饲、长途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转群、击打等应激,都可促进动物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引起畜禽出现免疫抑制,所以免疫接种后,要避免受到刺激而影响免疫效果。
强化抗体监测,适时补免。影响畜禽机体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在免疫注射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要应及时检验疫苗品质或检查是否有其他疫病影响,并及时补救,改换疫苗或改变免疫方法,并注意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及时补防,消除疫情隐患,以提高免疫质量。
加强免疫副反应救治。在免疫注射后,要留意观察畜禽反应情况,对接种后反应较大畜禽要及时通知当地村级动物防疫员,并请执业兽医进行救治。
相关阅读:
- 2019-02-22 14:022018年我国家禽免疫仍存在有不足
- 2018-01-22 09:01《2018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出炉!
- 2018-01-03 15:012018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停止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停
- 2017-06-06 14:06《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强制免疫
- 2017-05-08 11:05养猪:去年猪价暴涨的原因出来了 今年的猪价养殖户亏
- 2017-03-21 10:03尘埃落定,市场胜出,农业部不再强制免疫猪瘟、蓝耳!
- 2017-03-06 08:03口蹄疫:亚洲I 型退出免疫,A 型将实现全国普免
- 2016-12-07 18:12保亭贫困户养殖扶贫猪苗生病 兽医上门开处方
- 2016-07-18 09:07广东省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2016-04-08 14:04农业部:生猪养殖过热迹象已现 养殖户要理性补栏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