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频 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

农业部:推进农业科技和生态环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 点击次数:
  • 日期:2014-02-10
  • 编辑:兽药网编辑
  • 来源:证券时报网
  • 评论:0

  农业部网站消息,为加强2014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指导,农业部印发《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2014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按照“改革、创新、落实、提升”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4年农业科技教育与环保能源工作要点全文如下:

  2014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和“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任务,按照“改革、创新、落实、提升”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改革,围绕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和生态环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整合现有资源和力量,发挥政策集聚效应。创新,推动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瞄准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领域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尽快推广应用。落实,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重点工程,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到实处。提升,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提升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技人才支撑引领能力。

  一、深化改革,增强农业科教环能事业发展活力

  1.稳步推进农业科研机构改革。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坚持和把握农业科研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定位,指导农业科研机构深化改革,坚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导向,完善学科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支撑。推进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加快建立“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促进部属三院深化改革,跟踪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做好协调服务。

  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有关部署与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创新。以“公开、公正、透明、规范”为原则,建立健全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规范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流程。稳定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以产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廉洁自律教育,树立良好的科研作风。开展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的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农业科技进步路线。

  3.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法》贯彻落实,继续推进“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制度和条件能力建设,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农技推广的效能与活力。抓好一批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开展最美农技员和星级服务站点创建活动,普遍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利用云平台、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鼓励涉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创新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规范参与农业技术推广。

  4.统筹推进各类农业科教环能基地建设。整合现有各类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资源环境和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的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村镇、基层站点等,集聚项目、基地和人才等要素资源,进一步发挥政策集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撬动效应,促进建立各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基地资源共享机制,统筹建设新技术试验示范、新成果转化推广、现代生态农业试点和农民实训基地,以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为主要任务,重点打造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推动落实《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等有关规划,统筹组织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5.加大农业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强农业战略性和基础性科研攻关、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以动植物种质创新与良种培育、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技术、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为重点,力争夯实基础、出大成果。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基因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加快转基因优质棉、抗虫及抗旱玉米、抗除草剂大豆、高品质奶牛等重大新品种培育,推动产品研发、安全评价与品种审定有机衔接。继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做好高产优质品种培育、标准化种养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示范,做好应急性技术储备。依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948计划”、农业资源环保类、质量监管类等项目(计划),聚焦农业资源利用和智慧农业等领域,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制约耕地质量提升、非耕地农业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生态脆弱区特色农业发展等重大关键共性科技问题研发。继续加强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深入开展农业“走出去”技术支撑研发,进一步强化能源作物、重要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搜集、保护、鉴定及材料创制等科技基础性工作。开展农业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权属登记试点,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农业产地环境要素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6.大力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受益主体。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研发方向、技术路线的确定,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农业科技项目、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联合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骨干种子企业参与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承担生物育种能力建设和产业化专项任务。继续抓好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继续部署和支持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参与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7.加强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强化粮食稳产增产和防灾减灾技术推广与服务,做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遴选推介工作,及时发布抗灾减灾应急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推动小麦“一喷三防”、地膜覆盖、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机械深松整地、绿色防控、农作物科学施肥与水肥高效利用、生态工程化池塘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关键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集成推广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模式。继续推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市场机制提高运行效益,组织科技对接和展览推介活动。

  8.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科技提升行动。继续加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推动实施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育种计划(超级稻第四期目标)。继续组织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重点做好专家与项目实施县的对接工作,围绕1.3亿亩超级稻的示范推广,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一些重大技术,全年推广超级稻1.3亿亩以上,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继续组织实施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结合玉米生长周期,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实现玉米亩增产200斤,节本增效200元的目标。

  9.强化转基因监管和科普宣传。严格按照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强化转基因生物安全属地管理制度和研发者“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进行转基因安全执法监管,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监管执法。加强转基因安全评价信息公开、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水平。依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分工,推动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的分段管理。

  三、着眼长远,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0.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推动阳光工程转型升级,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范围,遴选1-2个省整省推进、一批地级市整市推进和300个试点县重点实施。分类培育“生产经营型、专项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产业发展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因地制宜建立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体系。对阳光工程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开展省级绩效考评和县级专项审计试点,将下一年度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制定培训规范,指导各地规范开展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开展冬春科技大培训,围绕高产创建、菜篮子等重大工程项目抓好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工作。

  11.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和资助办法,指导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鼓励支持农业院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科专业,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依托各级农广校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搭建专业化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材开发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农业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抓好高校共建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基地和人才资源的作用,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美丽乡村创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组织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四、明确目标,大力推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12.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工程。总结“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经验,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体制机制创新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大力宣传“五星一员”(科技之星、沼气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和最美农技员)先进事迹。开展需求调查和研究,统筹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重点支持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建立科技人员与“美丽乡村”一对一帮扶机制,继续开展“双送双带双促”活动。加强“美丽乡村”的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13.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市、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继续组织实施好耕地重金属污染普查、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示范和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与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开展重点污染区土壤加密和农作物同步调查,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污染耕地的修复治理,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建立产排污系数监测国控点,推进污染监测的规范化、常态化;启动建设一批畜禽废弃物、秸秆和地膜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区,为全面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示范。

  14、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完善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规划,提高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标准和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原生境保护区网络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继续在分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库,开发野生植物优异基因资源。开展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和阻截带建设,针对重点防控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爆发情况实施集中灭除,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应急管理,推动出台《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

  15.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围绕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以农村沼气为重点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创新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机制,推进建设模式研究。贯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争取启动沼气用气和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补贴试点,完善沼气扶持政策。创新沼气服务机制,在有条件地区试点推广政府购买沼气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做好农村沼气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沼气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和监督。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启动秸秆利用试点项目。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五、狠抓落实,确保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履职尽责

  16.强化体系建设。施行“体系工作法”,不断健全完善农业科教环能系统各个体系,加强体系和各单位自身建设,着力解决各体系“有体无系”、内部协调不力和体系之间衔接不紧等问题,建立分工协作、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等机制,努力做到“政策制定问计体系、工作落实依靠体系、绩效评价取决体系”。依托重大项目实施和基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教环能事业科学发展。

  17.完善系统制度和文化建设。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单位建设。大力弘扬农业系统的“北大荒精神、南沙精神和祁阳站精神”,推动“创新、协同、务实”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文化建设,努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研究制修订业务管理和单位内部管理等制度规范,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和结果运用,积极推动管理组织方式创新。完善农业科教环能工作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报送制度,加大工作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教环能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8.加强体系作风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体系工作作风转变,进一步树立科教环能系统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继续开展“廉政文化进课题下乡村活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把党建作为体系建设之魂,在体系建设中凝聚人心、汇集共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科教环能工作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发表评论
  • 评价:
  •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